“百姓故事”
原标题:能人回乡成了“领头雁”
河南日报记者 韩春光 通讯员 丁昌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村里的泥巴路没有了,路两旁绿化了,装上路灯了,也建起文化广场了……”这些天来,谈及村里的变化,固始县徐集镇沈岗村村民异口同声地说,这得感谢王东海。
17年前,王东海到北京打拼,搞汽配经营。由于人厚道、讲诚信、善管理,10多年后,他由当初的小老板成为年产值2000多万元、利税400多万元的大老板。
富起来后,王东海时刻不忘家乡。“我是穷过来的人,深知穷的滋味。”王东海说,他最挂心五保老人、困难群众,每年春节,他都要带上现金、米面油等登门慰问。
2018年9月,徐集镇党委决定,请王东海回来担任沈岗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扶贫工作正处于攻坚时刻。王东海第一次召开村组干部会时说,人心齐、泰山移,干部只要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一定能赢得群众拥护。
当时,全村有109户257人是贫困人口。王东海征求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代表、知名人士对村里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排查。
“走访得知,群众对低保评定不公开、不透明有意见;对水渠不畅,影响农业生产有意见;对电力设施整改不到位,影响生产生活有意见……”沈岗村村干部蔡文富说。
找到症结后,王东海立即召开群众大会,对低保公开评定,让群众公开发表意见,符合条件的继续享受,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消。经过公开评议,原来全村109个低保名额一下压缩到91个,消除了群众的怨言。
针对新楼、杨庄、庄台几个村民组农户用电紧张,特别是夏季农忙,抽水机带不动,米饭做不熟的情况,王东海和电力部门协调,终于将线路扩容,使这几个村民组用电紧张的问题得以解决。
2020年年底,结合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王东海安排两台挖掘机将全村所有支渠、斗渠、毛渠清淤整修,对少数群众占用渠道附加建筑物的一并拆除。几项实事动作不大,但顺民心,合民意。
去年,王东海利用自己在北京的人脉资源,争取捐助资金10万元,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00多盏。“为了让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户增收,王书记积极争取以奖代补资金。这几年俺村有20户不能外出的脱贫户在邻村扶贫车间上班,每天挣近百元。”脱贫户董文学高兴地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