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5月20日电(记者张斯文、闫鹏)20日,《2023中国金融政策报告》在当日举行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重磅发布。报告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金融之路”为主题。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未来,金融如何进一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服务实体经济,为民生造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与会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资料图】
金融从四方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项目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中心联合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担任项目总负责人,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陆磊担任联合总负责,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共同担任项目执行负责人。
何海峰在会上介绍,《中国金融政策报告》项目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出发,立足专业的学术研究和分析梳理,对国内各项金融政策的实施进行跟踪解读,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金融政策推进的最新动态和实时影响,进而为金融政策的巩固和完善建言献策,为金融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和参考。
图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指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金融之路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统筹好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金融业始终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统筹好金融需求和供给平衡,在满足市场有效金融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统筹好开放和稳定的关系,以高水平制度型金融开放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稳外贸、稳外资、稳外汇,并最终稳经济;四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强化底线思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新进展
2022年,我国金融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丁志杰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五方面。
一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实体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货币政策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2022年,央行使用降准、降息、差别化信贷政策以及调节宏观审慎系数等一系列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精准滴灌的独特优势,人民银行设立了科技创新、普惠养老和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
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构建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体系,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0.64万亿元,2022年共有357家科技创新企业通过注册制登陆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实现融资4481.58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三是打造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丁志杰说,其一,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进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其二是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完善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在2022年充分研究和准备的基础上,今年的4月28日推出“北向互换通”,明确在交易、清算结算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其三是支持区域开放创新,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在前期调研和准备的基础上,推出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30条金融改革开放创新举措。
四是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2022年相关部门出台了《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多部重要的法规文件,金融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加快监管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提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五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首先是妥善处置房地产领域债务风险,金融政策发出包括银行信贷、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在内的三支箭,积极稳定市场。同时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和处置,2020年至2022年,新增55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
当然,我国金融体系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三亚国际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杨冀川指出,我国金融政策坚持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防范金融风险。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其融资难和成本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被解决。“现有的金融体系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覆盖还不足。”杨冀川说,对信用资本市场来说,在现在的资本市场里,可能尚且缺乏一系列的价格的制定和公允价格。
保险业从三方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于华在会上表示,在金融领域,保险虽然体量不大,但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可以全方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于华表示,从保险功能来看,保险可以从经济补偿、风险管理、资金融通三方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经济补偿是保险本源和基本功能,其核心是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为经济社会发展弥补或减缓因自然灾害、死亡、健康等带来的重大生命财产损失。风险管理的核心价值是风险减量管理。在金融领域,保险最早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这也是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保险通过市场化机制、差异化费率等,引导保险对象主动排除和降低风险。同时,保险还可以通过事前预防、事中减损、事后赔付等专业化服务,实现风险减量,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资金融通集中体现了保险的金融属性。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在快速发展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保险资产,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于华说,从保险对象看,保险可以为个人、企业、社会提供全流程的风险保障。从个人看,通过健康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保险、年金保险等,可以提供健康、养老、理财等保险保障,全周期呵护人的生老病死。从企业看,通过企业财产保险、团体人身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科技保险、保单质押等,为企业财产安全、员工人身安全、融资需求提供保险保障,基本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从社会管理看,近年来,车险便捷理赔较大缓解了交通拥堵,巨灾保险有效服务了灾后重建和社会稳定,各种责任保险在防范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保险服务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