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 > 正文
资讯推荐:连续亏损,预制菜能否拯救惠发食品
发布时间:2023-05-22 12:45:44   来源:同花顺财经  

速冻上市企业惠发食品(603536)近日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战绩嘉奖大会暨第二季度出征仪式,品牌市场中心陈秀萍称下一步公司将以营造夏季专属特色饮食文化为目标,拓展消费场景,挖掘潜在客户,提升产品销量。


【资料图】

然而,战绩嘉奖大会的背后,却是惠发食品的业绩不振。自2017年上市以来,惠发食品2018年、2019年净利润下滑,2020年短暂“回血”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持续亏损。为挽救颓势,惠发食品近几年转型加码B端供应链业务,2021年起又把目光投向预制菜领域。不过,相关举措不仅未能帮助公司扭亏,还因新业务拓展加大费用投入,给业绩带来压力。

业内分析认为,惠发食品业绩不振与速冻食品B端、C端市场竞争加大有关,而B端预制菜与其原有的供应链业务高度重合。尤其是B端市场,随着预制菜概念走红,各路资本涌入赛道,打破了原有的供需平衡,致使供给增速快于需求增速。

连续两年亏损

作为速冻调理肉制品代表性企业,惠发食品自2017年上市以来业绩增长乏力。除2017年、2020年实现业绩双增外,2018年、2019年受肉类采购价格上涨、其间费用支出增加等因素影响,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净利润分别下降24.71%、86.91%。

2021年、2022年,惠发食品分别亏损1.38亿元、1.2亿元,原因均与原料成本增加、股权激励费用、职工薪酬增加、市场投入加大等因素有关。2023年一季度,受消费市场需求提升和产品销量增加影响,惠发食品营收增长24.51%至3.89亿元;净利润虽增长44.66%,但仍亏损1654.4万元。

惠发食品在2022年年报中称,受市场环境变化、消费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公司供应链业务、终端直销业务的收入和效益出现下滑;部分主要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公司2020年实施股权激励,本报告期发生股权激励摊销费用966.53万元;因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增加了部分销售和管理人员,同时调整了部分员工的薪酬待遇;因业务拓展,市场推广费用发生5881.34万元。此外,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也挤压了其市场空间。

不断下滑的业绩引来监管部门关注,惠发食品2018年年报、2019年半年报、2021年年报均收到问询函或关注函。根据惠发食品2022年5月关于上交所对其2021年年报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其2021年销售费用大涨73.19%,主要系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持续拓展新市场和新渠道,加大冰柜等辅销品铺陈,增加品牌咨询费等支出,导致职工薪酬、市场推广费用增长。

产能利用率下降

惠发食品业绩增长乏力的另一表现,是产能利用率不足。

2017年首次公开募股,惠发食品计划总投资约3.59亿元建设年产8万吨速冻食品加工项目。2019年年报显示,新项目投产前,惠发食品产能为11万吨,产能利用率为81.03%,新项目达产后预计产能将达到19万吨。2020年新项目部分产线投产后,惠发食品产能利用率降至61.82%,并在同年11月发布的募投项目运行公告中称,全面达产尚需一定时间。

2021年,惠发食品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降至55.68%,其中年产8万吨速冻食品食品加工项目产能利用率为59.33%。惠发食品主要归因于疫情对经销渠道、餐饮渠道的影响,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占率扩大,预制菜产能的提前布局,以及部分车间改造影响了产能利用率等,并预计新项目延期至2022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对此,上交所2022年5月针对惠发食品2021年年报信息披露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其说明募资项目的产能能否充分利用,项目盈利能力能否达到预期等。

惠发食品回复监管函称,我国速冻调理肉制品市场广阔,年产8万吨速冻食品加工项目是公司逐步实现业务升级的必要举措。受外部环境、行业竞争激烈和公司生产线升级改造的影响,目前该项目和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暂时未得到充分利用,2022年公司将积极采取消化产能、提升项目盈利能力的措施,包括统一规划现有生产布局,提高产品竞争力,拓宽线上线下(300959)渠道,加大市场投入力度,提高产品销售量等。

不过财报显示,惠发食品上述举措并未奏效,其2022年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至50.55%。占营收比重较大的丸制品、油炸品生产量分别减少10.21%、12.54%,销量分别下降0.73%、10.94%;串制品产量、销量分别增长12.83%、29.94%,但库存量同时大增95.18%。

一位速冻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疫情对学校、餐饮等终端影响较大,销售下降影响产能利用率。“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体现应该是销售增加,如果产能利用率下降,说明销售增速未能赶上产能增速。”

转型效果待显现

面对业绩下滑风险,惠发食品2018年前后发力餐饮食材供应业务,并在2019年年报中提出由传统食品加工制造企业向餐饮食材供应服务型企业发展,但从财报数据来看,其转型成效尚未显现。

2019年,惠发食品推进全食材、全品类的餐饮食材供应链建设,为餐饮、团餐、校餐等提供一站式的全品类的食材供应链服务,同时以智慧餐饮带动校餐等业务拓展,陆续落地面向北京、山东诸城中小学的供应链校餐等项目。

经历2020年的业绩上涨后,惠发食品加大供应链业务的投资布局。2021年1月宣布拟在北京市、诸城市、临沂市、沙县设立城市味道、惠发云厨、惠农云链、临沂润龙恵厨、沙县小吃等供应链类型公司,累计注册资金2300万元。同年5月,惠发食品宣布,全资子公司惠发云厨(山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拟以1500万元向关联方北京通泰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增资并持有其5%的股份,后者是经认证的学生营养餐定点生产单位。此外,惠发食品还布局“城市味到”智慧餐厅,与沙县政府联合打造的“爱沙一品”门店也已在诸城开业。

经过一系列布局,惠发食品供应链业务营收从2019年的6940.61万元上升至2021年的3.69亿元,超过油炸品成为第二大营收品类。随着新渠道、新业务的不断拓展,惠发食品期间费用的市场投入费用也是水涨船高,给公司带来业绩压力。2022年,受市场环境变化、消费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惠发食品供应链业务营收下降18.16%至3.02亿元。

自2021年起,惠发食品将预制菜写入年报,并提出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两条链,一是城市特色产业链,打造以爆品式菜品为主的预制菜加工,为特定渠道和通用渠道服务;二是城市公共服务链,以“中央厨房+智慧团餐、快餐”为核心,生产加工净菜、料理包、冷鲜菜、烘焙产品等。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惠发食品B端预制菜业务与已有的供应链业务较为相似,属于“换汤不换药”。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锐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预制菜更多是一种新概念,内核还是食品加工、餐饮供应链等产业。不排除很多企业被淘汰的风险,产业园区能否真正建起来也存在未知。按照现有情况,做牛肉丸、速冻饺子、调味品的都被称作预制菜企业,更像是传统企业挂了“预制菜”的新名字,建议企业不要盲目投资、上项目。

竞争压力加大

上述速冻企业负责人认为,惠发食品业绩不振与速冻食品行业B、C端市场竞争加剧有关,尤其在B端速冻供应链市场。“以前B端市场就存在,但规模没有那么大,供应方没有集中进入,供需相对平衡。这几年预制菜概念炒作,资本进入太多,主做C端的速冻企业和其他行业涌入,供应端增速高于需求端,竞争压力随之加大。”

“速冻供应链第一股”千味央厨(001215)在2022年年报中分析称,2022年速冻行业面临消费市场整体萎缩、制造成本上涨等影响。短期来看,B端火锅料产品增速放缓,速冻面米制品处于行业成熟阶段,需寻找差异化增长点。随着餐饮行业集中化、连锁化和供应链社会化的发展,餐饮端成为速冻面米市场新蓝海,大型速冻食品企业逐渐将业务重心向B端转移,导致B端市场竞争加剧。安井食品(603345)的“冻品先生”,三全食品(002216)的“三全绿标”,思念食品的BP事业部、巴比食品(605338)的团餐业务等,均瞄准了B端渠道和餐饮客户。

惠发食品也在近两年年报中坦言,除了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等传统速冻面米企业凭借其行业经验和渠道资源涉足速冻调理肉制品行业外,其他中小企业也发展迅速,主要竞争对手已完成全国产能和市场布局,形成规模效应优势,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大,行业内竞争加剧。

在速冻调理肉制品行业,素有“南福建北山东”的说法,代表性企业还有安井食品、海欣食品(002702)等。与惠发食品业绩连续亏损不同,安井食品近年来凭借产地销布局、BC端兼顾等策略,2018年以来营收、净利连续双增,2022年营收突破百亿,约是惠发食品的7.7倍。

除B端市场面临竞争外,惠发食品在毛利率相对较高的商超渠道也存在短板,2022年该模式收入减少0.9%至2411.49万元,而其他销售模式营收均达到上亿规模。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商超发现,安井、海欣、正大等速冻调理肉制品产品陈列较多,鲜少发现惠发食品的身影。据山东诸城消费者王先生介绍,当地速冻食品企业很多,他和亲友购买较多的品牌是“佳士博”,而非惠发,“惠发只是上市后名气大一些”。

针对公司业绩乏力原因、产能逐渐下降、预制菜与供应链业务是否重叠、市场竞争地位以及扭亏举措等,记者自5月19日起联系惠发股份,截至发稿尚未回复。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2 南方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